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员工版新闻中心媒体报道详细

正能量托起最美康复之梦——— 记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李丽

发布时间:2015-04-23 10:18
  在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有一个“花园式”的康复胜地。这里闹中取静,远离喧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安静之地。走进这栋六层高的红房子,耳中不觉飘来了悦耳的音乐。走廊里迎面走来一位高个的女医生,笑容可掬。路过的患者纷纷向她投去温暖的笑容,她也点头示意,不时向患者叮嘱几句。

  她就是记者要采访的对象———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李丽教授。她不仅仅是一名专业康复专家,还身兼数职:心理治疗师,职业规划师,患者的朋友,患者的人生导师……

  李丽,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学系主任。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导师。

  先后获得山东省卫生系统“巾帼建功岗位明星”、山东省卫生系统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示范标兵记三等功一次、全国中医药康复保健优秀人才、等荣誉。

  擅长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及骨关节的功能障碍评估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尤其擅长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及传统导引术治疗颈肩腰腿痛等骨关节疾病。主持国内外各项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和国家级专利2项。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6部。

  “我们是亦师亦友的医患关系"

  李丽主任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康复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多年来兢兢业业,视病患为亲人,帮助成百上千名患者圆了一个最让人激动让人神往的康复梦,时刻都在用自己的正能量感染着周围的医患人员。

  说起李主任康复过的众多患者,张猛是最让李主任值得骄傲的“病人朋友之一。”坐在记者面前的张猛,面色红润,身体健壮,唯一遗憾的就是他的代步工具是轮椅。

  与他握手时,他那真挚的笑容感染了记者——— 这个仅仅比记者年长几岁的张猛,谁也不曾想到就在几年前,他还是一名前途无限的曲艺演员。

  2008年1月,他随单位在山东剧院准备装台演出时,不慎跌入乐池致伤。经医院诊断为工伤C6(颈)骨折,截瘫,四肢瘫软无力,属于一级伤残,丧失了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

  就在这时,张猛遇到了他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一个“人生导师”。“张猛是我们这里最棒的。从他一住院接受康复,我就鼓励他--你一定行的。”李主任再回味过去,略有些感慨,“如今走过了这六年的康复之路,他不仅恢复了自己的部分自理能力,更重要的一点还回归了社会——— 开始为社会作贡献!”

  作为业内专业康复专家,李主任对此感触颇深:往往患者在致残后,会很大程度上不接受自身的残疾,而接受这样的身体状况往往需要一年的时间。

  “这就需要我们康复人员对患者做出及时的心理疏导。要尝试与病人做朋友,学会与深受病魔折(的患者沟通,真心真意想着患者。”李主任认真地说。

  康复治疗 让患者活得更好

  李主任说,患者经临床治疗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以后、同时病情没有进展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康复治疗。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是在全面的功能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分三步走,而每个步骤都是环环相扣。

  以张猛的康复计划为例,第一阶段,通过进行针灸以及运动训练等康复方法,诱发肢体残存的功能。第二阶段,训练坐立姿势。虽然在外人看来,坐起来很简单,可事实并非如此,“当我第一次坐起来的时候,我感觉非常不好,最难受的就是头晕。”张猛回忆说。李主任解释说,这是因为患者因脊髓损伤,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由卧位到坐位或站位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李主任几乎是“哄孩子”一样的耐心,一边循序渐进地为张猛进行适应性康复训练,一边鼓励张猛让他重拾对康复的信心和希望。张猛也逐渐建立平衡状态,能在床上坐住了。

  第三阶段,适应社会。李主任首先对张猛进行了职业评估,并给他布置职业康复的作业。张猛的第一份作业,是每天定时进行精细化训练,比如捏螺丝和抓小铁钉,训练腕部功能;第二份作业是创作剧本。细心的李主任甚至动用了自己的朋友关系,邀请了几个作家朋友走入张猛的病房,与他恳谈创作心得。他的处女作几经易稿,终于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

  正是李主任用自己独特的人格对张猛的感染,他才鼓起勇气,重拾生活的信心;而难得的是,他回归社会后,积极回馈社会,用自己薄弱的力量逗人发笑,时时刻刻传递正能量。

  真情永不变 温暖不止步

  来自济南平阴县农民贾思亮,2012年因摔伤后出现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后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遗留有四肢活动不灵、二便控制不良的情况。家里只有微薄的四亩农田,早已债台高筑,难以承医疗康复费用。

  今年1月份,在济南市人大民桥外事委员会帮助下老贾来到康复中心。康复中心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为贾思亮减免了部分康复费用。老贾入院后,李主任团队对他的功能障碍进行了综合评估,制定了将中医特色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相结合的个性化综合康复方案。

  老贾住院后不久,春节来临,李主任亲自嘱咐:要让老贾一家吃上年夜饭。于是,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让老贾一家在医院度过了温馨的春节。现在,老贾已能够进行辅助下的站立,在少量的帮助下完成床到轮椅的转移,二便控制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部分自理。

  “老贾,你家里有几亩地呀?”李主任走过去,半开玩笑似地问老贾。老贾回头看了一眼她,左手慢慢地伸出了四根指头。看到这样的场景,李主任笑了,老贾媳妇也笑了。

  “等过几天你好了,咱们大家一起去你家坐坐吧。”。老贾眨了几个眼睛,好像是同意了。其实,这个“提议”另有隐情:过几天,李主任要带来一个专业公司亲赴老贾家乡平阴,对老贾家里免费进行无障碍改造,方便下一步老贾的顺利适应家庭生活。

  “老贾的康复工作只是我们康复中心以“民生连着你我他,社会救助温暖万家”为宗旨,以“真情永不变”为原则深入开展多种社会救助活动的起点,在日后的工作中康复中心将服务越来越多的需要康复的患者,将真情与温暖传递下去。”李主任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手记

  医者父母心

  在采访的间隙,李主任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她看着短信,嘴角泛起了笑容,笑得格外甜蜜。

  短信这样写道:玫瑰妈妈,在家这几天我就像度过一个月那么漫长。我是真的非常想你。我有进步了,是你那正能量给我生活的勇气……“玫瑰妈妈”是谁?李主任看记者一脸茫然,有些害羞地说这是我一个患者吴玉美给我的“美称”。

  今年三十八岁的吴玉美,因车祸大腿截肢后一直在医院康复,期间,母亲忽然去世了。这无疑是对她一个致命的打击:心情几乎是跌落到了谷底。

  失落的吴玉美开始失眠,开始抵触康复。怎么办呢?李主任只能担当吴玉美心中的“妈妈”形象,默默地鼓励她。吴玉美出院后,李主任还经常打电话问候她。

  俗语说:“医者父母心”,古人是形容良医济人于病痛之中,雪中送炭,恰一股清泉济人于口干舌燥之时,用像患者父母一样的心为患者医治。而就在记者面前,就坐着这样一名纯粹为患者谋福利的“玫瑰妈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正能量托起最美康复之梦——— 记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