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员工版纪检监察廉政教育廉政文化详细

警惕官场“狗肉计”

发布时间:2016-03-07 15:09
 警惕官场“狗肉计”
来源:山东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那个以“难得糊涂”为座右铭的郑板桥,在“十官九贪,无官不贪”的清朝,独步清流,为官清廉,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话。然而,郑板桥亦非超人,偶尔也有过真正的糊涂。《艺苑余谈》中有则关于他因嗜狗肉而中计的故事,就令人颇为深思。
  故事发生在郑板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之后。他在扬州以卖画为生。有一盐商慕其画,曾出重金索求。板桥虽颠沛一生,但始终如磐石般坚强,如清竹般劲挺,如兰花般高洁,不屑与铜臭者交往,终未应允。一日,他在郊外赏竹,行走间,听得从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循声至一处幽雅茅舍,只见一位鹤发童颜老者在抚琴,一书童在旁侍弄一炉,炉上热气腾腾蒸着一钵,缕缕肉香从钵中飘出。板桥对此味极熟,断定乃狗肉也,自以为遇到了知音。老者见有人驻足,遂起身稽首,知是郑板桥驾到,大喜,故作神交已久状,热情以狗肉款待。见了香喷喷的狗肉,板桥哪里来得及细想和推辞,急急与老者一起大享起口福。吃罢狗肉,老者恳请即兴作画。大凡吃人者嘴短,板桥不便拒绝,当即画了两幅相送。谁料想,翌日,画竟挂在了盐商家的客厅里,盐商则正大宴宾客庆贺。原来,盐商求画被郑板桥拒绝后,恼羞成怒,“志在必得”,遂悉心探访,知板桥好交隐士、嗜吃狗肉,且常出城郊赏竹。于是,便收买老者假扮隐士,整日在郊外一竹林中抚琴炖肉守候,板桥果然中计。
  郑板桥误中“狗肉计”,有人归咎于奸商狡诈,亦有人斥责冒牌“隐士”之可鄙。其实,细想起来,根本却在于老先生自身真正的“糊涂”。个中教训至少有三:其一,忽视了对奸商的警惕。在一番大义凛然拒腐之后,没有想到碰了一鼻子灰的盐商,还有“志在必得”的厚脸皮,还会变换手法继续进攻。结果,大意之下失了“荆州”。其二,缺乏对骗局的识别能力。凡设骗局者,无不工于乔装。否则,明明白白的陷阱和圈套亮在那里,大概谁也不会往里跳,除非脑袋瓜儿有毛病。惟有糖衣裹着的炮弹,毒蛇扮成的美女,才能勾人着其魔道。板桥的防线被攻破,重要原因就在于只闻到了狗肉的喷喷香,没有看出这香气里还隐藏着拖人“下水”的“钩子”。其三,抗拒“尤物”诱惑的内功不足。平实而论,在寻常的物什面前,稍有点气节的人,一般不会陷于迷魂阵。然而,在心爱的“尤物”面前,比如贪财者在黄澄澄的金子面前,好色者在娇滴滴的美女面前,就可能心跳气喘,把持不住心猿。盐商正是瞅准了板桥“不爱重金爱狗肉”这一点,挖空心思,投其所好,才使得他昔日一片冰心化流水。
  凡为官者,尤其身处要位担任要职者,不管你情愿不情愿,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他人的“投其所好”。这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奸商般的狡诈之徒,包括冒牌“隐士”之流助纣为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类似板桥一样失去警惕、嗅觉不灵和对“尤物”的诱惑缺乏抵御力。君不见,许多昔日在政治舞台上都算得上是曾经辉煌过的角儿,终因抵挡不住“尤物”诱惑,走上了腐败堕落之路,被党纪国法无情地掼到了台下。他们落马的原因,可以找出许多,但自身没有拒腐防变的意志和能力,无疑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由此,郑板桥误中“狗肉计”的故事,值得那些至今仍然无视腐败病毒侵袭,不注意加强内功修养,抑或吃了点“狗肉”便窃以为得计者警惕和为鉴。(于永军)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警惕官场“狗肉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