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员工版新闻中心科室动态详细

【骨二科】骨膜牵张术—糖尿病足等肢体缺血坏死患者的福音

发布时间:2022-01-14 17:30 本文来源: 宣传统战科

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董建文杨振国主任团队成功实施了我院首例骨膜牵张术,此项技术不仅丰富了以糖尿病坏疽为代表的肢体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先进的治疗方法,也进一步提高了我院骨科在肢体缺血性疾病治疗领域的水平。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糖尿病型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表现为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烂和深部组织破坏。以往外科治疗多采用创面换药、清创、负压封闭引流等方式,治疗周期长,效果较差,患者满意度低。目前,糖尿病足仍然是困扰骨科医师、血管外科、内分泌科医师的一种难愈性疾病。

骨科医师往往对于这类疾病束手无策,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1.病人往往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身体情况差;

2.血管病变介入手术后,仍存在血管内膜正增生,血栓形成而再度狭窄闭塞的问题。

3.感染创面在没有足够血液供应的情况下,难以控制,即使感染控制后,刀口也因为血运欠佳而难以愈合。

4.糖尿病坏疽常合并骨髓炎,多种细菌感染,局部感染难以控制。

针对如上问题,我院骨科引进目前糖尿病足最新治疗办法,即骨膜牵张技术+ Masquelet技术(抗生素骨水泥创面填充技术),副主任医师李波成功为糖尿病足患者开展我院第一例该类手术。

新技术介绍1——骨膜牵张技术

以往骨科医生多采用横向骨搬移技术来改善下肢缺血性疾病,横向骨搬移技术需要对胫骨中上1/3内侧骨皮质进行截骨。该技术虽然能改善末梢血供,但创伤大,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学习曲线,有胫骨骨折风险。

骨膜牵张技术是是对横向骨搬移技术的改进,通过骨膜下牵张板植入后的缓慢牵拉,促进肢端休眠血管再通,改善末梢血供。可以获得与横向骨搬移术类似的效果。

技术优势包括:

1.操作简单,微创;

2.住院时间短;

3.固定装置简单,易于医生掌握,普及率高;

4.术后骨不骨折风险低;

5.患者术后舒适性高,可下床行走,活动不受限制。

6.血供改善较球囊扩张、管腔内支架植入等持续时间更长,为后期糖尿病足(包含其他肢体缺血性疾病)创面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新技术介绍2——Masquelet技术(抗生素骨水泥)技术(控制感染)

Masquelet技术,即通过混合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的骨水泥填塞缺血坏死肢体清创后创面及死腔,控制局部感染的一项技术。

该技术的优势体现在:

1.抗生素骨水泥作为抗生素局部使用的载体,通过长期、持续、高浓度抗生素释放(骨组织内是静脉给药的1000倍,软组织内是静脉给药的200倍),有效杀灭彻底清创后感染部位残留的浮游细菌;

2.通过抗感染骨水泥填塞死腔,避免局部血肿形成(血肿是浮游细菌繁殖,再次形成细菌生物膜的培养基);

3.应用Masquelet技术,抗感染骨水泥周围会逐渐形成一层致密的类似骨膜的诱导膜,其中富含血管和生长因子,为二期闭合(缝合或者植皮)创造有利条件。

病例介绍

患者王某某,男性,63岁;

糖尿病40年,右足第5趾发黑1月余,右足2、4趾局部血运欠佳。

入院诊断:

1.右侧糖尿病型足坏疽(Wagner 4级)

2.2型糖尿病

3.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

4.脑梗死

术前大体照

骨膜牵张前后大体照

有限截肢后大体照

抗感染骨水泥植入后大体照

术后情况

患者术后骨膜牵张后,自觉足底发热,有过血感。目前正积极骨膜牵张,术后三周复查CTA,根据复查情况,适时闭合创面。

总结:

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症及血栓闭塞行脉管炎引起的皮肤溃疡,皮温下降、怕冷、麻木是困扰肢体缺血性患者的顽疾,以往治疗手段少,效果不佳。骨膜牵张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恢复快,舒适性好,不影响行走,可有效改善肢体缺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如有肢体缺血性患者,可以来我科就诊咨询,我科将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骨二科   杨振国

                               2022年1月14日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骨二科】骨膜牵张术—糖尿病足等肢体缺血坏死患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