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 病理科

您的位置: 病理科 科室动态详细

病理组织制片第一步---取材

发布时间:2023-06-29 22:00 本文来源: 病理科


  按照病理检验的目的和要求,切取适当大小和数量的组织块,用于制作组织切片的过程称为取材。取材是病理制片技本流程的第一步,也是病理检验的开始。通过取材,病理医生可以对病变组织进行肉眼检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切取组织块的大小和数量,取材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制片的质量和病理诊断的正确与否。
(一)取材的配台
 病理检验技术员取材时的职责是:配合病理医师对病变组织进行肉眼检查,谁确记录病理医生检查时描述的病理改变,按照病理检验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取材的部位和块数。病理检验技术人员要及时对切取的组织进行编号或标记,并在病理送检单上做好记录,以便病理医生镜检时核对。取材后的标本应加足固定液,按编号存放,以备复查之用。

  (二)注意事项

1.避免组织结构变形  切取组织的刀、剪应锋利,刀体宜薄,并有足够的长度。切取组织块时,一般从刀的根部开始。向后拉动切开组织,避免用钝刀“拉锯”式的切割组织或用力挤压组织需要用镊子夹取组织时,应避免使用有齿镊,即使是用平镊夹取组织时动作也应轻柔,以免导致组织结构变形,影响镜检。

2.组织块大小适当  通常切取的组织块厚 0.2~0.3cm。若太厚组织固定欠佳,太薄则切片效量有限。大小以(1.0~1.5)cm×(1.0~1.5)cm 为宜,太大浪费试剂,太小不能充分反映病变特征。

3.及时取材  为了尽量保持组织在生活状态下的结构,原则上应尽快对送检标本进行取材,但对于送检的胃、肠、肺等器官最好另行固定后再取材。

4. 标明包埋方向   对包埋面有特殊要求时,需做记号标明。如包埋皮肤、囊壁等组织时,包埋面必须与表面垂直,以保证皮肤、囊壁等各层组织结构都能被观察。

5. 染色、包裹小标本   用内镜钳取或穿刺取得的小标本,由于体积小,不易识别,可用伊红等染料染上颜色后包于滤纸或吸水纸、擦镜纸中,以免包埋过程中丢失。

6. 充分暴露病灶   取材应避免过多的坏死组织或血凝块,如有手术线结等杂物应拔除。有钙化时,应经脱钙处理后再取材,以免损坏切片刀。如标本上有血液、黏液、粪便等污物,应用水轻轻洗去,以便充分暴露病灶。

7. 确定取材部位   原则上凡是可题处均应取材。通常在病变区域、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区域各取一块。如为肿瘤标本,则应在瘤体、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肿瘤的邻近组织(包括表面、基底面和外侧)及外周(在食管、胃、肠肿瘤标本则为上下两个断端)切缘分别取材,远离肿瘤病灶的正常组织及组织内的淋巴结均应取材。刮宫取得的宫内膜标本,多为成堆碎片,在测量其总体积后,组织较少时,可包起后全部包埋;组织量多时,可留下一部分。

 8.清除多余组织   取材时,应清除组织块周围多余的组织,否则会对以后的切片和观察造成一定影响。

9. 重复取材(补取) 第一次取材制片后,不能做出确诊时,应当再次甚至多次取材,并将补取部位、数量详细记录在病理送检单上。

 10.认真核对   取材前应核对病理送检单上填写的标本是否与收到的标本相符。取材完毕,应核对所取的组织块数,并签署取材者和记录者的姓名及取材日期。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病理组织制片第一步---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