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

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

内分泌科创立于1987年,经历几代人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性科室。现为山东省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内分泌专业牵头专科、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山东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山东中医学会糖尿病委员会主委单位。 科室目前开设床位60张,日间病房10张,抢救室1间,中医治疗室1间,现已建成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有专科门诊2间、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工作室1间、诊察室1间、中医治疗室1间,并开设糖尿病门诊、甲状腺门诊、骨质疏松门诊、肥胖门诊。科室现有岐黄学者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1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

查看更多

健康科普 查看更多

颈部的"小疙瘩"不要慌——甲状腺结节全攻略

颈部的"小疙瘩"不要慌——甲状腺结节全攻略导语:甲状腺结节在现代社会愈发常见,许多人在体检中意外发现,却对其了解不深,甚至会为此感到紧张和焦虑。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甲状腺结节的方方面面,让您对这个"小疙瘩"有更全面的认识。一、什么是甲状腺结节?从解剖位置来看,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呈蝶形,左右各一叶,通过峡部相连。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出现的异常组织增生,通常表现为颈部的肿块。根据结节的性质,甲状腺结节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结节一般无害,而恶性结节则需引起重视。我国成年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高达20-6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二、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原因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原因多样,主要包括: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甲状腺疾病史的人,罹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较高。2.环境因素碘摄入不均:碘是

骨骼的守护者:揭开骨质疏松症的真相

骨骼的守护者:揭开骨质疏松症的真相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骼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弱,骨折风险增加。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以及中医药在其中的作用。一、发病机制1.骨代谢的基本概念骨骼是一个动态的组织,经历着不断的重塑过程。在骨代谢中,成骨细胞负责骨形成,而破骨细胞则负责骨吸收。健康的骨骼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成骨与破骨的活动保持平衡。2.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以下几个机制导致:2.1激素水平变化雌激素:在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直接影响骨代谢,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导致骨密度下降。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功能亢进

新冠感染居家用药,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哪些?

糖尿病患者如果感染新冠,使用下列药物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正确用药1.退热药物的选择糖尿病患者需结合自身情况个体化选药,如:合并肝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选择退热时建议选择布洛芬而不是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后者有肝毒性,而布洛芬肝毒性很小。合并类风湿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的糖尿病患者同样建议选择布洛芬,因为布洛芬有抗炎作用,而对乙酰氨基酚没有抗炎作用。合并消化道溃疡的糖尿病患者退热则建议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因为与布洛芬相比,它对胃肠道黏膜刺激性小。另外,不建议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内的所有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来退热。2.中成药选择中成药选择需辩病还得辩证,如连花清瘟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症,风寒感冒者不适用;疏风解毒胶囊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风热证,风寒感冒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吃?

我国20-79岁人群中,约有1.16亿人患糖尿病,同时还有1.37亿人为糖耐量受损状态。营养干预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和“五驾马车”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等具有明显效果。同时,不同年龄、分类的糖尿病患者对营养方案的需求各不相同。老年人应首要考虑提高生存质量,不能一味追求低热量等。而一套方案无法满足所有患者,对于不同的患者必须考虑其特殊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同时营养管理工作是长期的,注意食材应多样化,避免少数食材频繁出现或相似食谱短期内大量重复的现象。满足食谱实用性和多样化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患者的饮食喜好。老年糖尿病患者每日应摄入多少能量为宜?众所周知,除母乳外,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因此,老年人每天应丰富饮食种类,还要注意荤素搭

餐后血糖高?应对有技巧!

大量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增高,并且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因素。在我国,传统饮食结构以碳水为主,尤其是早餐的饮食结构较为单一,通常以粥、粉、面、包子、馒头等高GI食物为主,因此早餐后血糖更容易升高;并且大量老年糖尿病患者更为重视空腹血糖,而对于餐后血糖的情况却容易忽略。饮食、运动、药物、体重指数、应激、甚至情绪波动等都可能会影响餐后血糖波动,那么该如何控制餐后高血糖呢?餐后血糖控制的范围须清楚:“7.8原则”,在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餐后血糖以7.8mmol/L以内为佳。餐前餐后升糖幅度要了解:餐后血糖较餐前的血糖结果升高1.5~3.5mmol/L之间为宜,大于4mol/L,各类风险显著增高。饮食有方法1、4个一点:进食顺序巧一点(汤--青菜--肉类--主食)、食物比例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