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

暂无信息

科室动态 查看更多

细胞学检验技术

细胞病理学又称诊断细胞学,或临床细胞学,是通过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形态来研究和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是病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与活体组织检验关系十分密切。临床上根据细胞标本来源不同,细胞病理学检验目前可分为脱落细胞学检验和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验两类。前者以生理或病理情况下脱落的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如胸腹水、胃液、尿液、痰液等。后者是用特制针具穿刺病变部位取得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如从淋巴结、甲状腺、乳腺肿块等取得细胞成分。用各种方法采集的细胞标本,常规都要经过涂片、固定、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然后做出诊断等技术流程。细胞学的检查方法简便易掌握,结果又较可靠。目前已成为临床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和肿瘤普查。—应用范围1.诊断某些良性病变

常规染色HE染色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一、固定不当甲醛固定液失效、固定时间不充分或未及时固定,都可以导致细胞着色差、轮廓模糊等,因此应及时更换固定液,对组织标本做到及时、及早和充分固定,以保证组织切片质量。二、脱蜡不净(1)组织切片脱蜡不彻底时,可出现组织切片局部不着色或着色淡等,应延长脱蜡时间;室温较低时应增加脱蜡时间,或将组织切片放入二甲苯后,置入温箱中加温脱蜡。(2)组织片比较厚或二甲苯使用时间过长,可出现整张切片不着色或着色较差的情况,应延长脱蜡时间或更换二甲苯。三、染色与分化不当(1)染液量不足,没有完全浸没组织切片,切片局部可出现不着色的现象,应立即添加染液,确保染液完全浸染组织。(2)整张切片着色淡。1)盐酸乙醇停留时间过长所致。应该水洗后重新染苏木素,再水洗分化。2)染液使用时间较长或

病理科常规染色

苏术素-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HE染色能较好显示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主要用于观察和描述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特征,是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染色方法,也是病理检验中最常用的基本染色方法。习惯上称苏木素-伊红染色为常规染色。苏木素(haematoxylin)又称苏木精,是从苏木素树心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天然碱性染料,为淡黄色粉末,易溶于乙醇,也可溶于热水。是最常使用的细胞核染料。伊红Y(eosin)又称曙红Y,简称伊红,是酸性染料,化学名称为四溴荧光素二钠盐。伊红分水溶性和醇溶性两种,常规染色中多用水溶性伊红。首先是苏木素染色的基本原理,我们习惯上称苏术素为碱性染料,实际上,苏木素本身并没有着色的能力。苏木素染色时,必须首先经过氧化,成为酸性苏木红,又称氧化苏木素。苏木红分子才含有发色团(

什么是冷冻切片

冷冻切片又称冰冻切片,是将组织冷冻后直接进行切片,不经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过程,极大地缩短了制片的时间,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制片方法,对临床手术患者的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冷冻切片制作时不用乙醇和二甲苯,对脂肪、类脂质和酶的保存较好,因此,冷冻切片也常用于脂肪染色、神经髓鞘的染色,以及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新鲜组织、已固定的组织和低温冰箱冷藏的组织块等均可用于冷冻切片,但已固定的组织块需经流水冲洗后方可进行冷冻切片。1.制作过程冷冻切片的制作一般经过取材一固定(或不固定)—组织速冻一冷冻切片一贴片(或不贴片)一染色等过程。以下介绍主要制片过程。(1)取材:送检的组织应尽可能新鲜,不应有过多的水分,以避免冰晶形成时造成组织变形。选取最有

常用的固定液

一种好的固定液,应具有以下特性:①渗透力强,能迅速渗人组织内部;②不会使组织过度收缩或膨胀;③能硬化、固化组织,使细胞成分的形态和位置与生活状态时相似;④使组织对染料产生较强的亲和力,并产生较佳的折光率。固定液可分单纯固定液和混合固定液两类。1.单纯固定液是指由一种化学物质组成的固定液。此类固定液包括:甲醛、乙醇、乙酸、重铬酸钾、苦味酸、丙酮、氯化汞、铬酸、锇酸等,常用的如下。(1)甲醛(福尔马林):为一种可溶于水的无色气体,极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市售为37%~40%甲醛水溶液,用于固定的甲醛溶液浓度为4%,是40%甲醛溶液和水按1:9比例配制而成。甲醛是一种还原剂,易被氧化成甲酸,故不能和锇酸、重铬酸钾及铬酸等氧化剂混合。甲醛渗透力强,组织收缩小,能较好硬化组织。

制成病理切片最重要的步骤---病理标本的固定

一:什么是固定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组织细胞内所含物质尽量保持在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过程,称为固定。所使用的化学试剂称为固定液。固定是组织切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对石蜡切片显得尤为重要。及时、充分的固定是制作良好切片的基础,如果组织固定不良,在切片制作的其他技术流程中则无法纠正,难以保证切片质量,故需要特别注意。二:固定目的1.防止自溶和腐败固定液能迅速阻断组织或细胞离体后的自溶性变化,防止腐败,使组织和细胞尽可能保持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2.凝固或沉淀细胞内物质固定液能使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成分沉淀或凝固,保持原有的结构和位置,有利于镜检时的确切定位。3.硬化组织固定液有硬化、固化作用,可增加组织的硬度,使半液体状(胶体)物质变成半固体状

病理组织制片第一步---取材

按照病理检验的目的和要求,切取适当大小和数量的组织块,用于制作组织切片的过程称为取材。取材是病理制片技本流程的第一步,也是病理检验的开始。通过取材,病理医生可以对病变组织进行肉眼检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切取组织块的大小和数量,取材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制片的质量和病理诊断的正确与否。(一)取材的配台病理检验技术员取材时的职责是:配合病理医师对病变组织进行肉眼检查,谁确记录病理医生检查时描述的病理改变,按照病理检验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取材的部位和块数。病理检验技术人员要及时对切取的组织进行编号或标记,并在病理送检单上做好记录,以便病理医生镜检时核对。取材后的标本应加足固定液,按编号存放,以备复查之用。(二)注意事项1.避免组织结构变形切取组织的刀、剪应锋利,刀体宜薄,并有

病理大体标本的制作

病理大体标本的制作病理大体标本是教学、医疗、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档案材料之一。它可以显示病变器官组织的肉眼形态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加深对病理变化的理解与记忆,便于加强病理与临床的联系,对临床医师的科研、业务学习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另外,还可记录医学病案,保留那些过去常见、但现在已经少见的病理实物资料。所以,病理大体标本的制作是病理科的一次重要的基本建设。一、大体标本的收集病理大体标本主要从尸体剖检、外科手术标本及动物实验中收集,收集的标本越新鲜越好。在病理大体标本的检查过程中如遇到有适合于教学或陈列的标本材料时,既要考虑到保护好标本的病变特点和器官的完整性,还应根据需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固定。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收集典型的且有存放价值的大体标本,不断

病理检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要求

病理检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要求病理检验技术人员是医疗、教学和科研机构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力量,是完成病理学基础研究或临床病理学诊断的得力助手。病理检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影响医院为患者服务的质量。病理科(室)工作质量是医院综合评定的重要内容,医院病理科(室)也是为临床患者服务的重要窗口,病理技术人员经常接触患者或患者家属,因此,病理检验技术人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此外,由于病理检验工作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的特殊作用,要求病理检验技术人员还应该具备以下业务素质。一、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实践证明,没有高质量的病理切片,就难以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甚至导致误诊、误治。在临床疑难病

什么是病理检验技术

病理检验技术在病理学临床及科学研究工作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法统称为病理学技术。病理学技术的核心是使用不同方法将不同来源的病理材料制成可用于不同观察分析手段(如肉眼观察、组织学或细胞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及细胞化学观察等)的样品,供病理医生观察或科学研究人员分析、研究。其中为临床病理学检查提供技术支持即为病理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属病理学技术的范畴,病理检验技术的任务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将患者病变组织或细胞制成切片或涂片,以便于病理医生观察、分析和做出诊断的技术。病理检验技术的质量和水平是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病理检验技术分类1.基本技术病理检验的基本技术是指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技术,也称为常规病理检验技术,常规病理

什么是病理学

病理检验与病理检验技术病理学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研究思病机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是病理学的主要任务。作为一门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一方面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为人类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病理学从学科创建开始就在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分析预后等临床医疗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病理学在临床医疗实践甲的具体应用就是开展病理检验。一、病理检验的主要任务病理检验也称病理学检查。在临床医疗实践中,通过对患者病变组织或细胞进行检查,以协助临床诊断疾病的方法称为病理检验。病理检验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疾病的诊断临床上

病理技术小贴士

病理检验技术小贴士国际著名病理学家KarlLennert曾经说过“技术是病理学之母”。回顾病理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病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病理技术的进步,病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缺一不可,互为依存,互相促进,一者的结合决定着病理学的进展。1761年,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用解剖刀剪对700多例尸体进行解剖检查,建立了器官病理学。1854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借助于组织制片和染色技术,应用显微镜观察病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变化,创立了细胞病理学。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子显微镜的问世和超薄切片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超微病理学。近三十年来,随看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图像分析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又相继出现了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