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打开体检报告的正确“姿势”
抽血、量血压、做B超、做胃镜……一通“折腾”后,一份体检报告就递到了您的手上。翻开看看,那些专业术语和化验单上升升降降的箭头通常会让外行的普通人眼晕。它可能指向哪种疾病呢?异常指标里,哪几项最重要?没有箭头的指标就是没问题吗?
我们体检的目的就是通过体检结果给自己提个醒,如果有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注意、及时解决。
今天小编跟您说说打开体检报告的正确“姿势”。
读报告不能只看“箭头”
在体检报告中,血压、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糖化血红蛋白、肿瘤标志物(如肿瘤相关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常规体检项目,都会标注对应的参考值。参考值通常代表检查项目的正常范围。
如果小幅度超出参考值范围,便会达到边缘升高或边缘降低的临界值。临界值虽然没有达到临床诊断标准,但能对健康状况发出预警,提示身体可能出现异常。
如糖化血红蛋白处于临界值时,说明人体内的血糖代谢紊乱,如果不及时干预,任其发展,可能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还可能引发糖尿病;血肌酐处于临界值时,身体可能出现乏力、水肿、食欲不佳等症状,这时需警惕是否出现肾功能下降或肾脏受损;总胆固醇长期处于临界值时,如果不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可能造成血脂升高。
有的朋友发现某项体检数据有箭头,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担心患有严重疾病。
其实有些体检项目的数据有“箭头”不代表一定有问题。体检测到的是一个瞬间数值,有可能受人为因素或客观因素影响,如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转氨酶增高;情绪紧张可能造成血糖生理增高;天气寒冷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剧烈运动会使心率加快;失眠熬夜可能会出现窦性心律不齐,饮水过少可能引起尿比重增高等。
体检结果是一个提示性指标,很多时候不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很多疾病需要多次复查,并结合临床症状和遗传、生活习惯等因素进一步明确诊断。
在体检报告中,医生通常依据某项检查结果异常,给出“建议复查”和“建议随访”的诊断。
“建议复查”指某项检查结果超出正常值,需再次对此项目进行检查。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处于临界值,医生通常建议干预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脂;如果体检前或体检时患有急性胃肠炎,检查结果显示CA199偏高,医生会建议身体恢复后再次复查。
“建议随访”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疾病观察方法。如果受检者病情较稳定或病情轻微,没有出现特别的临床症状,可定期检查,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就诊。定期随访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时改进治疗方案。您拿到体检报告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随访或医生咨询就诊,及时消除患病的潜在风险。
人体进入老年阶段,各项机能本身就有天然的衰退,并引起一系列身体情况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一定就达到确诊某一种疾病的程度,而是否已经患病,需要综合检查后由医生进行评估,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方案。
常规健康体检的一些检查内容和检测结果,并不适合直接对标评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超过75岁的老年人,其血脂、血压、血糖等多项指标范围在临床上都与成年人有所区别,所以应综合老年人各脏器功能的情况综合判断。
对确诊相关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综合评估、系统干预的重要性也很突出。以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为例,如果为实现所谓“指标合格”,严格控制饮食,很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这是因为人体在自然衰退的情况下,动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硬化,这一情况是全身性的,消化系统的动脉也有此情况。这会导致一个人进入老龄后摄入和年轻时同样分量的食物其吸收率会下降,所以为老年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就必须综合考虑全身机能的情况。
体检检查手段也有其局限性,体检报告只表示体检当时的数据,而体检当时的身体状况很可能因为一些人为因素或客观因素受到影响。因此,拿到检查结果应该积极咨询医生,将个人的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告知医生。医生不仅可以结合你的个人生活习惯、家族遗传以及其他相关指标来分析、提供有用的建议,还能告诉你所检查的项目是否齐全。
学会历史地看体检报告,纵向比较更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当拿到最新的一份体检报告,看到里面某项指标有个箭头,哪怕数值比参考值大了很多,也不必太紧张。你先要做的是拿出去年、前年,甚至更早年的体检报告。看看这些年身体有哪些变化,如果发现某些指标在持续升高,或者突然增高,要及时找医生。
把前几年的体检报告单作为私人健康档案存档归类。这样可以提前预知未来5~10年内患某种慢性病的概率,方便及时提醒自己。
一定不要忽视医生提出的各种干预、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饮食、营养、锻炼、作息、药物等。
文字:佳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