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

我院多位专家(团队)荣获“敬佑生命·荣耀医者”2023公益推选活动奖项

发布时间:2023-12-15 09:53 本文来源: 宣传统战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充分展现我省卫生健康战线行业风采,省卫生健康委、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共同组织开展了“敬佑生命·荣耀医者”2023公益推选活动(山东)。经组织动员、推荐报名、材料初审、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终审会等环节,最终确定140名同志(含团队)为2023年度获奖者。

在此次推选活动中,我院党委书记、院长徐云生教授荣获管理创新奖;原副院长、神经内科(脑病科)名誉主任王兴臣教授荣获专科精英奖(神经内科);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贾红玲教授荣获中医药工作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病科)荣获金牌团队奖。

此次公益推选活动,充分肯定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与努力,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我院将以此次推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奋发进取、担当作为,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建设全国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全国一流的中西医结合医院而努力奋斗。

Caption

 

附:

荣耀医者获奖者(团队)事迹

管理创新奖——徐云生

院党委书记、院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岐黄学者、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社会兼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医药分会副会长、山东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山东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管理分会主任委员等。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三下午

研究方向与专长:徐云生从事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30余年。主要擅长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高尿酸血症、痛风、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肥胖症、色斑病、痤疮、脱发、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病、不孕症、肾病、男性病等疾病的治疗。基于治未病理念,创新确立了糖尿病以分期关键病机和核心方药为着力点的辨治体系,明确了化痰活血法改善胰岛素抵抗、健脾调肝和化痰活血法干预糖尿病前期、补肾活血法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创新理论和作用机制,在继承、创新、发展、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同时,形成了独特学术观点。此外,扎实进行糖尿病筛查、预防、治疗、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研发及应用,并依托平台开展了以早期宣传与科普、健康档案建立、健康风险评估、中西医结合健康干预、健康状态监测、数据挖掘与知识获取为核心环节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综合防控管理。

所获荣誉:徐云生,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医学博士、博士后,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药传承指导老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山东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内分泌科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支撑计划等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近20项,以首位研究者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第二位研究者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名。每年开设学术讲座、举行学术报告,多次赴国内外讲学,每年定期开设学术讲座、举行学术报告。目前带领团队的学科发展及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

个人事迹:

一头“扎”进中医世界,“医而优则仕”的徐云生在他50岁时出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时至今日,他已成为了医院的党委书记兼院长。

知天命之年开辟一个“新赛道”对其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中医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再次成为他管理医院的“不二法宝”。

他将“辨证施策”用在医院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上。自任职以来,徐云生十分注重对医院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与优化落实,其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量身打造和设计了考核指标体系,并根据结果对各科室进行相应激励。就这样,在精细化的绩效管理和质量控制下,医院临床工作效率极大提升,2019年,手术台次同比增长6%、中草药收入同比增长3%,中医适宜技术收入同比增长3%。

平台建设更是硕果累累。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项目、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山东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项目、齐鲁优势专科集群、山东省专科专病诊疗中心项目(已加挂“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院”牌子)、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培训基地、山东省复杂冠脉介入中心、济南市房颤救治联盟盟主单位也相继落户于此。徐云生说,这其中除已经完成验收的项目外,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高效有序实施,房颤中心项目收治的房颤患者,也由过去每年十几例发展到现在每年上百例。而中医特色技术诊疗中心、中医经典病房、远程会诊中心、中美国际医疗服务中心也在稳步筹建的过程中。

徐云生看来,守正创新是中医人的时代使命,守正就是要坚持中医正思维、正观念、正文化;创新既有中医药自成体系的创新,也有借助现代科技和医学为主的多学科协同创新。“无论是对中医医学还是医院管理,道理是一样的。”于是,在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之后,他和医院领导集体、职能部门一道,深化机制改革,创新服务模式,利用医改进入新阶段的契机,落细落小抓好了一卡通、电子病历、微信平台、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信息化工作,并抓稳抓实与医保等管理部门的端口对接工作,最终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提高了患者就医效率,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此外,2022年履新医院党委书记后,医院还引进了“目标支持系统”教练课程,覆盖全院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主任专家,医院整体门诊诊次、住院人次、有效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部分临床科室的上述三项指标甚至实现了同比5倍以上的增长。

如今,徐云生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医院先后选派多名中青年骨干赴英国、日本、以色列进修学习,另一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从实施“学科带头人引进与培养办法”“中青年骨干培养办法”到定期对管理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从临床科室主任的选派进修到重点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培训,无一不体现着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良苦用心。

此外,徐云生同样认为科研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也是衡量一所现代化医院医疗和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作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也是省内唯一一家省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领军人物,徐云生在做好自身科研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医院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随着医院科研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2019年度,医院先后获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在政府奖励和学会奖励同样受到重视的今天,提前实现了“十三五”规划期内,省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奖和中国针灸学会奖的全覆盖。而在成果奖励的背后,则是扎实的研究工作。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到如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传承并使之发扬光大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积极作用,更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与保障。

坚持“中西医结合,特色发展”,这不仅是徐云生的从医方式、教学理念,更是其领导的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办院方向。在他看来,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以提高临床疗效为重点,不断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病有专药”的专业特色,确立了医院的特色品牌和服务优势,这既是对患者最大的善意,更是医院的发展格局。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在治病救人、中医特色发展这条道路上,徐云生愈走愈远……争取早日实现山东省人民政府提出的“扩大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规模,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和中医特色建设,建成全国一流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目标,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贡献智慧与力量。

 

专科精英奖神经内科——王兴臣

原副院长、神经内科(脑病科)名誉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科分会理事、济南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膏方委员会委员会主委、山东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山东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山东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山东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兼神经内科分会常委。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专家门诊)、周三上午(特需门诊)

研究方向与专长:作为脑病科学科带头人,擅长脑中风、头痛、头晕、失眠以及内科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临床突出整体观念,常通过调理脏腑气机升降改善局部和整体的变化。尤其对小中风的预防以食药并用、健康指导为特色。

个人事迹:

作为一名党员,王兴臣教授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讲政治、讲正气,作风扎实,为人处事公道、正派,为广大职工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名医生,视患者如亲人是王兴臣教授作为医生以来一直坚持的信条,面对病患时他从没想过患者能给他带来什么,而是他能为患者做些什么。细心、耐心、关心是他作为一名医生诊视患者时的一贯方法,细心的观察患者,不轻视患者的任何一条主诉,不遗漏患者任何细微的体征变化,向患者耐心地解释所进行的医疗措施,打消患者心中的疑虑,真诚的关心患者,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做患者之所需。他反复强调做医生要懂得“五明白、五知道、五讨论”是什么。常常能听到患者及家属讲述他拒收“红包”的事情,面对患者感谢和真诚的双眼,他总是说:“把生命都交给我们、把心底的隐私向我们诉,这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不是金钱能买到的”。他多次为患者垫付医药费,开小方、用经方有效省钱,还宣传了中医药“验便效廉”的优势。这些无私奉献的举动,患者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封封表扬信、一面面锦旗是他们对王兴臣教授亲人般关怀的赞扬。

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王兴臣教授严格要求“三基三严”训练,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基本临床技术操作培训以及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王兴臣教授与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天坛医院、宣武医院、东直门医院以及省内一流的齐鲁医院、省立医院、青岛海慈医疗集团相关科室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并指派年轻医师进修学习。通过交流学习,他带领大家研究出中医防治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方法,通过刻苦练习,目前他的团队已熟练掌握针刺、浮针、杠杆桥架分离带系列治疗术,并且对于脑卒中溶栓治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作为一名老师和科研工作者,扎实全面的知识储备是王兴臣教授始终追求的目标,为此,他利用业余时间不断进行医学知识的全面学习,从基础到临床,从中医到西医,从课本到权威期刊杂志,书本几乎时刻不离开他的身旁。 王兴臣教授与学生亦师亦友,严于律己,不断学习,始终保持一种谦和状态,不断汲取并传播正能量。在学生看来,王兴臣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像是他们的慈父。当学生生病了,他不忘百忙之中关怀,并为他们辨证处方,考虑学生们的经济条件,甚至自己掏钱给学生买药。每当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王兴臣便耐心指导、启发学生,常对学生说:“你们现在养成个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将来就会受益无穷!”王兴臣教授秉持交流开放的宗旨,在学术上广纳群言,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严肃又活跃的课堂氛围。由他倡议并主持的“医路青春中医经典学习沙龙”成了每周三下午雷打不动的惯例,使很多研究生、规培生、实习生在中、西医理论基础与临床技能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得到了参与医师与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誉。

 

中医药工作奖——贾红玲

针灸科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社会兼职: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山东名中医药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痧疗罐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火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针药结合镇痛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医师分会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副主编,“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委。

门诊时间:周一、三全天 , 周二、四、五上午   

研究方向与专长: 致力于针灸学经典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形成团体标准《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项七针》(T/CACM1085-2018)。擅长项七针治疗颈椎病、中风偏瘫、截瘫、顽固性面瘫、失眠、老年痴呆症、卵巢早衰及各种眩晕等疑难病症;齐鲁龙虎交战镇痛针法、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痛经、脏腑疼痛、痛风、癌症疼痛及各种疑难痛证,镇痛迅速而持久。擅用特色针法、刺络放血、脐疗等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前期;肩周炎、膝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便秘、泄泻、呃逆、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脑鸣、耳鸣耳聋;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闭经、前列腺增生症、小儿遗尿;针灸美容、亚健康调理等。

所获荣誉:在《中国针灸》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发表SCI 6篇,主编著作40余部,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主持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20项,获国家、省、市级科学技术奖18项。主持国家级、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9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61名(含港澳台学生、留学生)。

个人事迹:

一直从事针灸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32年,在针灸科室及重点专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全省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济南市市中区第五批“市中英才”。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痧疗罐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火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针药结合镇痛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济南中西医结合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临床专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针灸专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医师分会针灸专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副主编;“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成果:

(1)项七针中医药特色技术研究及推广

在传承针灸名家临床经验基础上,以经络的“气街”理论作指导,辩证与辨病形结合探索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特效处方项七针,并结合应用影像诊断、免疫检测等手段和技术开展项七针的临床疗效评价和针刺机制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项七针治疗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症、卵巢早衰等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并项七针形成操作规范。

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中文核心7 篇,科技核心13 篇。完成国家及省市专项科研8项,在研2项。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主办国家级、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项七针技术培训班”和山东省、市级中医适宜技术培训6次,培训人员1500余人。制定项七针技术团体标准1项,在全国13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社会及经济效益明显。

(2)针刺手法研究

创新应用齐鲁龙虎交战镇痛针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及痛证,并对齐鲁龙虎交战镇痛针法操作方法简化规范,明确以捻转、提插操作为纲,以操作次数(9、6)和穴位分层(天、人、地)为目,刺激量的大小依据操作度数而定,使操作步骤清晰、明了,易于实施,使手法操作易于掌握及推广应用,广泛应用于各种痹证以及脏腑的疼痛,取得镇痛迅速而持久的效果。

发表SCI 1篇,相关核心期刊论文20篇。完成省级专项科研3项。获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壹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齐鲁龙虎交战镇痛针法已连续10年作为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以推广。

(3)脐疗的文献和临床应用研究

整理脐疗的古今文献资料,探讨脐疗的渊源与发展,总结脐疗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法;运用中医传统文献学与现代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脐疗方剂数据库,分析脐疗方药的运用规律。结合现代临床应用,针对慢性泄泻、便秘、遗尿、月经不调、痛经等病证,组建相关病证方药,制成膏剂,在脐部施以按摩手法,即脐部膏摩法,取效较好,且技术易于推广。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篇。发明专利1项。出版著作《脐疗法防治百病一本通》1部,已再版,获山东中医药科技进步叁等奖。发明专利1项

(4)齐鲁针灸流派研究

围绕齐鲁针灸流派研究方向,开展了齐鲁医家、医籍的研究。研究齐鲁针灸流派,梳理齐鲁针灸流派学术传承的脉络,理清山东一带针灸学的发展脉络,为我省针灸的传承和发展、创新到较好的作用,同时促进山东各界对针灸文化的重视,更是对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补充。

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开设了“齐鲁针灸医家”专栏,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5篇,出版《古今针灸医案选粹》。科研课题3项。

(5)腧穴主治和配伍规律研究

腧穴各有其主治特点,而腧穴配伍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针对具体病情,结合脏腑经络腧穴功能特性的基础上进行选穴配伍,不同的病证针灸治疗的腧穴配伍方法迥异。腧穴之间有协同或者拮抗作用。对古今文献,采用数据库技术、文献学方法,运用多维与多层关联规则相结合的挖掘方法对针灸用穴规律进行分析和映射,借鉴新的复杂网络的分析方法研究腧穴配伍的规律或准则,归纳提炼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或者拮抗减效处方。

围绕这一研究方向,在查阅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相继出版6本著作,《人体特效穴位使用手册》获山东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叁等奖。运用中医传统文献学和现代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指导研究生进行了后溪、神门、天柱、列缺、风池、风府、中脘、章门等穴位的清代以前文献整理,已经毕业硕士研究生6人。

临床及教育工作:

临床方面:始终坚守临床第一线,担任针灸科主任期间,本着以病人为中心,每天早晨七点半开始诊治病人,凭借门诊面积扩大的契机,全心全意救治病人,年门诊接诊病人达29000人次,曾成功治愈糖尿病并发眼病患者,使其重见光明。临床上创新应用快针、齐鲁龙虎交战镇痛针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及痛证,疗效巩固;传承并开展项七针技术,形成项七针技术操作规范,在全国13家三级甲等医院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善于应用放血疗法、脐疗法、督灸及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病等中医特色疗法,作为国家、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山东省第六批适宜技术项目培训推广11次。注重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在山东省广播电台乡村频道、都市女报等媒体做穴位养生科普宣传节目150期,与《老干部之家杂志》合作做穴位养生专题科普宣传13期,《跟我学中医》视频专题科普宣传61期、《穴位密码》视频专题科普宣传74期。

教学方面:

培养针灸硕、博士研究生47名,留学生4名,五级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带徒弟4名,带教实习、进修及规培学生学员1000余人,承担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获“山东中医药大学实习教学优秀教师”奖励。连续10年主持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17次,培训学员2000人次。作为中国著名针灸专家受邀在伦敦山东海外中医论坛上做学术报告,受到高度评价。

 

金牌团队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并于2019年通过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认证,加入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慢阻肺康复协作组,是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长期聘任山东省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玉教授作为科室首席专家,充分发挥名老专家和高层次人才梯队传承带教作用,培养学术继续人与业务骨干,已成为有区域服务能力和学术影响的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合理,在学历、职称、专业方向、年龄等方面分布合理。科室现有医师17名,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名,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其中博士学历2名,博士后1名,硕士学历14名,中医执业医师占比75.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占比11.2%,全部完成西学中培训。专科现有普通床位有110张,RICU6张,专科现代医学设备总值1230万元,其中专科中医设备总值35.39万元。经过十几年的专科建设,根据科室需要和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分别成立了感染学与呼吸危重症学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学组、肺间质病学组、肺癌与呼吸介入学组、护理学组等亚专业组,在治疗重症感染、呼吸衰竭、间质性肺疾病、肺部肿瘤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并与时俱进,与院内兄弟科室密切合作,形成MDT诊疗模式,中西医互补,形成中西医结合协作新模式。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我院多位专家(团队)荣获“敬佑生命·荣耀医者”2023公益推选活动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