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媒体报道详细

大医精诚泽苍生 播撒光明暖人间——记全国人大代表 毕宏生教授

发布时间:2015-04-23 11:21
  光明是一种信念,光明是一种力量,光明更是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事例,光明是包含着爱心谱就的曲曲奉献之歌……。省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创造和播撒光明的人,一个有着精湛技艺、良好医德和高尚情操的眼科专家。

  爱心谱就光明曲

  毕宏生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山东中医药大学眼视光学系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同时兼任山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的主任委员,还是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获得者。毕教授说,从众多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后大悲大喜的情感转换中,他本人对“黑暗”与“光明”的理解比常人有着更加具体和深刻的体会。为此,他倾注全部心血,竭尽全力为眼疾患者打开心灵之窗,并且积极承担社会公益事业,开展面向贫困人群的“爱心手术”,热心慈善救助贫困眼疾病人……

  2007年9月2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17岁的藏族女孩白玛央宗自9岁起就患右眼角膜溃疡、粘连性角膜白斑、外斜视,四处求医无果,视力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免费角膜移植手术成功。

  送给她光明的人,是毕宏生。

  2007年9月19日,曾患白内障几乎失明的老人,“山东省保护未成年人先进个人”郑承镇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让郑承镇老人重见光明的人,也是毕宏生。

  22岁的东北盲人歌手张卓,全家人骑着一辆三轮“大篷车”靠卖唱从东北辗转半个中国到了山东。八年在十几个城市求医,都没有治好眼睛,毕宏生的免费手术让她重见光明,圆了大学梦。

  靠卖废品度日的农志军,夫妇都是下岗职工又都是残疾人。农志军眼病加重,视力完全丧失,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孩子面临辍学。毕宏生听到消息后,亲自到他家里检查,安排人员将他接到医院免费为他做了手术,复明后街道办事处为他安排了工作,一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济南盲童学校。医生们为盲童检查身体,治疗眼病。孩子们虽然眼睛看不见了,心里却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有一个叫崔娜的小女孩参加过世界残疾人运动会,还取得了摔跤第三名的好成绩。查体的时候,这个小女孩贴着毕宏生的耳朵说:“叔叔,如果我的眼睛能再看见一点点,就一点点,我一定能拿世界冠军。”这个患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还合并眼部动脉导管未闭等血管畸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眼病。毕宏生为孩子精心做了手术。孩子的视力得到了提高。令人感到惊喜的是,4年后的崔娜果然得到了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山东代表团的首枚金牌,完成了她和毕叔叔的约定,为我省、我国争了光。

  其实,早在1996年,毕宏生就开始每年有计划地从事社会公益性活动。复明慈善活动的社会效益吸引着、鼓舞着毕宏生,成了他发挥眼科技术难以割舍的事业。“像做人一样,医院最重要的是社会责任感。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有人奉献爱心,全社会公民都要有爱心。我们热心慈善活动是为了抛砖引玉,唤起整个社会的同情心和爱心。几乎所有因免费手术重见光明的人,感激之余都表示以后要为社会多作贡献,要帮助更多的人。你看,这就是爱心传递!”毕宏生欣慰地说。

  扶危济困关注民生

  毕宏生教授连续多年为防盲治盲奔波劳力,他发现有些贫困地区可免费接受手术的病人却因出不起路费而不得不放弃手术。为改变这些贫困边远地区患者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2007年,由毕宏生发起,医院和省慈善总会共同捐资购置了“山东省慈善爱心手术车”。这个配备先进设备的手术车,从边远贫困地区,到革命老区,每年行程不下两万公里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2009年到2011年,手术车每年都承担国家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任务2000例,至今已为万余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减免费用逾千万元之巨,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毕宏生教授还时刻关注着民生,在工作中他了解到,青少年视力低下是一个普遍且严重的问题,目前全省高中生近视率为90%,初中生近视率为60%,而且正向低龄化发展,小学生的近视率也达到了40%。更令人震惊的是,全国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开展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和视觉健康促进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经过深入实际调研,他在山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健康视力,光明未来”——关于加强我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工作的议案》。这份议案立刻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得到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经过研究,确定将之列为2010年度第3号需重点办理的议案。

  为尽快促使议案落实,使防治工作科学健康全面开展,毕宏生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他申请省卫生厅会商教育厅同意成立了“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挂靠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在他积极协调下,成立了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专家委员会,集中了全国在眼科领域做出了突出成就的21名知名专家。他还带头起草了《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得以通过并在各示范基地试运行。他领队走遍全省所有地市,面向学校、社区、乡镇的各级卫生保健人员,免费开展视力保健及专职从业人员的培训,目前已培训防治人员2000人。在全省建设了以区、县、市为试点的4家标准化防治示范基地,开展多中心的青少年视力健康普查和早期筛检,建立青少年视力健康档案,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防治干预方案,指导学生和家长及时进行康复矫治,并总结成功经验,制定了科学的防治标准和模式,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在他的努力下,这项造福子孙、功在千秋的工作,引起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和家庭的关注。成为一项不仅关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大事,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在毕宏生的带领下,医院先后组织参与“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献爱心,让盲人重见光明”、“重阳节义诊送光明”、“人间有爱”、“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工程”等公益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减免手术费用。责任心和使命感让毕教授认为,社会救助也是他应当承担的一份义务。在毕教授的免费救助下,许多曾在黑暗中痛苦挣扎的人,一一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对他们而言,人生命运从此改变。

  精湛医术赢赞誉

  2006年,受省委、省政府委托,省卫生厅组织了山东省援藏复明手术医疗队赴西藏日喀则地区进行白内障复明行动,毕宏生教授被任命为医疗队队长。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以及高山缺氧的困境,他带领着3个医疗小组15名队员,忍着剧烈头痛、呼吸困难等严重高原反应,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诸多困难,爬过三座海拔达5200多米的雪山,在南木林、白朗、昂仁、日喀则及聂拉木五个县共诊治1000多位患者,为3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手术。

  由于多年长期固定性的手术姿势产生静力性损伤,导致毕教授患上了椎间盘脱出和颈椎病,在高原寒冷缺氧的气候条件下,每到夜晚温度降低时,他的脖颈和后背都疼得难以忍受。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过度的疲劳和无规律的饮食,毕宏生发生了严重的腹泻,但一想到第二天还有几十台手术在等着他,为了不让自己倒下,他夜里连续4次服用了超量的抗泻药物,以几乎残酷的方式逼迫自己尽快止泻,准备更艰苦的挑战。第二天他克服身体的病痛带领医疗小组一直从早晨坚持到晚上8点钟,完成了47台手术,创各援藏医疗队单日完成手术量的记录!

  连续50年坚持在中尼边境的家门前升国旗的87岁老人次仁曲宗,被誉为“祖国伟大母亲”的化身,是藏族同胞爱国精神的杰出代表,在建国6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对她作了专访。患有严重眼病已经多年看不见的她,还是每天摸索着升旗,她的病情也是最复杂的,来自国内外地的专家都没敢做手术,毕宏生和医疗小组的队员被老人强烈的爱国热情深深震撼,以高超的技术和炽热的爱心为她实施了手术,使老人终于又看见了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实现了老人最渴望、最纯洁的夙愿。老人激动地说:“感谢共产党派来的山东人!”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毕宏生教授以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经受了严峻考验。他以满腔热情和精湛的业务技术,依靠服用大把药物和内心坚定的信念,出色完成了任务,并创造了有史以来国内外各援藏医疗队日手术量最多、手术年龄最小(仅13岁)、最老(97岁)、海拔落差最大、日行程最长等多项记录,甚至冒着车毁人亡的危险,把光明播撒给了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同胞。

  医疗队结束全部手术,即将离开时,数不清的藏族同胞围在了队员乘坐的汽车周围,四十多位病人双手合十,嘴里念着“突基其”,在家属的搀扶下将一条条洁白哈达披在医疗队成员胸前。“援藏光明工程”也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建在藏族百姓心坎上的工程”。

  毕宏生有一双沉稳而灵巧的手,能使被黑暗折磨的病人“走”向光明;他更有一颗善良仁厚的心,能让急需帮助的盲人实现梦想。作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医生,他在医学科学的神圣殿堂不懈追求,同时倾心关注社会,回馈社会,为社会的和谐与美好奉献着真爱,谱写了一首首感人至深的光明颂歌。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大医精诚泽苍生 播撒光明暖人间——记全国人大代表  毕宏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