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科室动态详细

【脑病科】脑卒中遇上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3-02 11:16
  2019年12月以来,以武汉为首的病毒性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爆发,并迅速席卷全国各地。2020年2月8日中国正式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实际上,该病毒还可以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多个系统,2月11日WHO宣布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早期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时,往往容易误诊,延误治疗,同时这类患者还是隐形的传播者。
 
  对医生说
  为了让神经科医师了解这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熟悉相关的防治流程,2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发布了《神经病学专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第一版)》,现将其中重点部分摘录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特点
  COVID-19的潜伏期长,传染性强,潜伏期一般为3-14天、最长报道24天,到过疫区,或者与患者、疑似病例接触史的人都应该考虑自我隔离、密切追踪、监测体温和相关症状。
  1.全身及呼吸道症状
  COVID-19患者常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表现为咽部疼痛、腹痛、腹泻、结膜炎等,因此,出现以上症状即使是症状轻微,也必须高度重视。
  2.神经系统症状
  有一部分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目前已观察到COVID-19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
   突发吐词不清、肢体瘫痪等急性脑血管病症状;
   头痛、癫痫、意识障碍等颅内感染的症状;
   四肢酸痛、无力等肌肉损害的症状;
   少数患者伴有神经痛、感觉异常、大小便障碍等症状。
  在COVID-19高发时期,神经科医师接诊此类患者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首发症状为这些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一定要警惕COVID-19,注意鉴别诊断,做好防护和应对措施。
  3.实验室检查需要注意的问题
  肺CT多数COVID-19患者有低热,少数出现高热,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患者,未合并发热,甚至到肺CT表现十分显著,已出现呼吸困难,体温依然正常,而仅仅是感到乏力;还有患者在治疗中,体温下降了,肺炎实际却在进展。所以判断病情进展,复查肺CT十分重要。血液生化检查相关血液生化检查中,值得关注的是,有些患者,回顾其发病前血象,已经出现淋巴细胞数量下降,提示我们对于血象中的淋巴细胞变化要高度重视。目前,已有公司研发出2019-nCoV冠状病毒抗体,临床监测和应用正在进行,未来或许能够成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核酸检测目前,核酸检测依然是确诊的重要标准,然而阳性率并不高,部分患者需要连续数次检测才发现阳性结果。因而目前很多临床共识,即使核酸检测阴性,如果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肺CT等综合判断,仍可给出初步疑似诊断;如果肺 CT 已经出现明显特征性改变,可以确诊。不能因为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或者核酸结果阴性,而对有症状的疑似患者不予处理。
 
  神经系统症状的可能原因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急性脑血管病相关症状
  此次COVID-19患者中,中老年人占大多数,尤其是危重症病人,D-二聚体异常增高,较易发生栓塞性血管事件,这类患者中又有较多同时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缺血性卒中,因此医护人员也需要关注相关神经系统症状。一旦接诊COVID-19患者表现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由神经科专科医师和感染科医师共同参与急诊救治,对于合并 D-二聚体异常增高的脑血管病患者,卒中二级预防建议给予抗凝治疗。救治结束后收入感染科隔离病房,同时安排神经科医师每天到隔离病房查房,协助隔离病房医师管理患者。阴2019-nCoV病毒与ACE2受体结合,部分高血压病患者患COVID-19后,可能会出现血压异常升高,增加脑出血发生危险,另外COVID-19的危重症患者也常合并血小板的重度减少,这些也可能是此类患者易出现急性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ACEI和ARB类降压药物可能会使ACE2受体表达增高,为避免加重COVID-19感染患者的症状,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建议停止使用ACEI和ARB类降压药物,改为CCB、利尿剂类等降压药。
  2.颅内感染相关症状
  SARS-CoV病毒也可能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者在患者脑脊液中检测到SARS-CoV核酸,尸检的脑组织中也发现SARS-CoV病毒。我们临床也发现部分COVID-19患者出现头痛、癫痫、意识障碍等类似颅内感染症状,有些甚至以颅内感染为首发症状后出现COVID-19相关症状。因此,神经科医师在接诊或会诊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条件允许,可进行头部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在患者配合情况下可行腰穿检查,并且行脑脊液的2019-nCoV病毒核酸检测。此类患者需要结合颅内感染诊治原则和COVID-19诊治指南,增加脱水、护脑、控制癫痫、抗精神症状等神经科的常规处理。
  3.肌肉损害相关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首发或者继发乏力、四肢酸痛、肌酶轻度升高等肌肉损害症状,这可能与2019-nCoV病毒所致的炎症反应或者病毒直接导致肌肉损害有关。以肌肉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建议完善COVID-19相关检查。此类患者在积极行COVID-19相关治疗的同时,建议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肌肉损害严重者,应尽快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0.25g/kg/d或15-20g/d,疗程3-5天)。

  对患者说
  当前,为了隔绝病毒,大家都自觉呆在家中,吃吃睡睡刷手机,“好吃懒做”真的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然而长期的这种状态,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却是埋下了疾病的隐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促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多发,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因血管突然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且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一旦救治不及时,还可能会给患者造成身体不可逆转的致残伤害,并给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1.脑卒中的快速识别
  可通过中风“120”三步法来快速识别脑卒中(见视频)。如果怀疑患者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和政策将病人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o0374mzp98e.html)
  2.就诊指导
  (1)病情稳定、非紧急情况的患者,如脑卒中恢复期、腔隙性脑梗死、脑小血管病等需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暂缓去医院就诊,尽量避免住院治疗,待疫情控制后择期入院治疗。
  (2)必须紧急就诊的患者,应正确佩戴口罩,入院前积极配合医院的常规体温筛查,并向首诊医师详细叙述接触史、疫区史,主要的症状,并自觉保持大于1米的安全距离。伴有发热的卒中患者,应自觉先到发热门诊进行筛查。
  3.住院指导
  对于必须住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急症患者,相关建议如下:
  (1)通知入院时再次确定接触史、疫区史,主要的症状体征,进入病区前再次监测体温,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应及时报告首诊医师,按发热病人进一步处理。
  (2)入院后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特别是对于时间窗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需行静脉溶栓等特殊治疗。
  (3)能自理的卒中患者可不设陪护,如病情危重,可相对固定1名家属进行陪护。
  (4)住院期间,如非特殊情况,不建议家属前来探视,鼓励进行电话交流。
  (5)住院患者和家属应正确佩戴口罩,正确进行咳嗽礼仪和手卫生操作,避免互串病房,聚集聊天等。
  4.居家指导
  (1)遵医嘱,在家规律规范服药;
  (2)清淡饮食,劳逸结合,保证每天至少半小时的有氧运动,如慢走、做操、太极拳等等;遗留有肢体偏瘫的病人,应在家人帮助下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3)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每天监测血压和血糖,如出现大的波动,但非紧急的情况下,建议首先通过线上咨询方式或电话、视频方式获得专业医师指导;若病情紧急,应按照本文前述的就医指导,在就医过程中需严密防护,预防感染新冠病毒。
脑病科 孟庆芳
2020年3月2日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脑病科】脑卒中遇上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