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健康科普养生保健详细

【科普】面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家长莫惊慌

发布时间:2015-07-10 09:25
面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家长莫惊慌

儿科主任 主任医师  王明月

    一、谈谈手足口病
    近年来,家长朋友们一听到手足口病就如临大敌。这是因为手足口病有一种特别凶险的类型——脑干脑炎。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毒感染,在九十年代以前我国临床上每年都有很多手足口病的患儿,不过那时候都是普通轻型病例,大多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为主的肠道病毒引起。
    二十一世纪初,病毒出现变异,肠道病毒71型猖獗,它引起重型表现的病例,死亡率比较高,由此引起社会的关注。
    其实,目前春夏季流行的手足口病绝大部分是普通病例,家长们大可不必陷入无谓的惊慌。
    1.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或不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尤其是无疱疹的感染可能更具危险性,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儿童出现疑似症状,或者在托幼机构晨检怀疑手足口病,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让医生进行进一步确诊。确诊为手足口病后,除需要住院的以外,一般属于轻症的可以回家治疗观察。家长注意,不要再让这些患儿接触其他儿童,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交叉感染。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二、说说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不属于传染病,但有比较强的感染性、传播性。有人把疱疹性咽峡炎也当做手足口病的一种,尤其是幼儿园晨检,不分青红皂白,发现孩子口腔里红色的斑点就拒之门外。
    实际上,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和手足口病的病毒类似,也属于柯萨奇病毒,但它不是手足口病。主要侵袭1-7岁的儿童,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痛、拒食。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软腭、悬雍垂周围,2-3天以后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5-7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热、咽痛很明显,轻症手足口病往往无发热或轻中度发热;疱疹性咽峡炎疱疹仅仅局限在口腔的后部,而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口腔前多处疱疹,手脚心或臀部也有疱疹,而且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在治疗期间应该让患儿注意休息,不要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喝白开水,少吃饭,清淡饮食,不吃冰糕、不喝饮料和煎、炸类的油腻食品。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等,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食物选择流质性食物,如稀饭、米汤、面条等。
    我院儿科在治疗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雾化吸入,对于疱疹性咽峡炎也可以用干扰素α1b做咽峡部喷含,使药液在疱疹局部达到较高浓度,疗效更加显著,局部用药还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这种咽峡部干扰素喷含的方法,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研讨会上做了大会交流。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平时,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科普】面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家长莫惊慌